[合集/mp3]黄梅戏合集《寻找湮逝的黄梅》(10CD版)[1.01G/10cd/100首]
[合集/mp3]黄梅戏合集《寻找湮逝的黄梅》(10CD版)[1.01G/10cd/100首]
[合集/mp3]黄梅戏合集《寻找湮逝的黄梅》(10CD版)[1.01G/10cd/100首]
《寻找湮逝的黄梅》100首目录
CD1
1、二八女坐茅房苦愁来叹
《逃水荒》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龙昆玉、胡玉庭 演唱:吴美莲
2、你也来我也来二人上了八仙台
《打纸牌》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吴来保 演唱:左胜利、马丁
3、小女子本姓陶
《打猪草》选段 作词:郑立松 原唱:严凤英 整理:王小亚 演唱:熊东旭、丁飞
4、天连地地连天
《三字经》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刘正庭 演唱:马丁
5、送同年哥
《大辞店》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龙庭玉、丁永泉 演唱:张小萍、刘国平
6、十八佳人下天台
《湘子化斋》选段 传统剧目 演唱:江霞
7、江水滔滔向东流
《金玉奴》选段 移植剧目 原唱:吴来保 整理:苏立群 演唱:李恋
8、乔妆送茶上西楼
《西楼会》选段 原唱:斯淑娴 作曲:程学勤 演唱:吴美莲
9、四恨
《宝英传》选段 作词:钱丹辉 作曲:时白林 演唱:徐记柱
10、来来来
《小辞店》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严凤英 整理:夏英陶 演唱:吴美莲
CD2
1、胡金莲坐绣楼花纹巧绣
《渔网会母》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许有光 演唱:汪菱花
2、南天门钟鼓响朝拜玉圣
《山伯访友》选段 传统剧目 演唱:马丁
3、椅子调
《补背褡》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龙昆玉、胡玉庭 演唱:金菊、潘文格
4、正月里正月八
《打哈叭》选段 传统剧目 演唱:夏丽娟
5、巍巍乎动了身
《讨学俸》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张云风、李桂兰 演唱:丁飞、龙宝玲
6、东也是灯西也是灯
《闹花灯》选段 作词:郑立松 原唱:严凤英、王少舫演唱:王琴、潘文庆
7、地老天荒永不分
《梁祝》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严凤英 演唱:吴美莲
8、忽听堂上一声喊
《谢瑶环》选段 作词:田汉 作曲:时白林 演唱:江霞
9、患难之交恩情重
《金玉奴》选段 移植剧目 原唱:吴来保 整理:苏立群 演唱:吴松民
10、一要老龙头上角
《英台描药》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龙昆玉 演唱:吴美莲
CD3
1、陈氏女出家门身背麦袋
《鸡血记》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阮银枝 演唱:龙宝玲
2、城隍庙内挂了号
《二龙山》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吴来保 演唱:刘国平
3、只见干哥哥生得坏
《送绫罗》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吴来保 演唱:董家林 金菊
4、黑着黑着天色晚
《打豆腐》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吴来保 演唱:左胜利 严桂兰
5、自从嫁到你的家
《打豆腐》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吴来保 演唱:左胜利 严桂兰
6、行一步叹一声
《卖饭女》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斯淑娴 整理:马继敏 演唱:夏圆圆
7、吴明我身在公门十七年
《狱卒平冤》选段 移植剧目 作曲:王文治 演唱:吴红军
8、忽听娇儿来监牢
《血冤》选段 作词:吴葆源 作曲:陈华庆 演唱:吴美莲
9、都怪我收下玉蝉
《双玉蝉》选段 移植剧目 作曲:凌祖培 演唱:余登云
10、阵阵寒风透罗绡
《桃花扇》选段 作词:陆洪非 作曲:时白林 演唱:汪菱花
CD4
1、小和尚生来命运薄
《挖茶歌》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胡遐龄、龙昆玉、胡玉庭 演唱:马丁、龙宝玲、夏圆圆
2、老院公你带我慢慢行走
《双合镜》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胡遐龄 演唱:夏丽娟
3、雪来梅也来
(打彩调) 传统剧目 演唱:龙宝玲
4、六国封相
《金印记》选段 作词:郑立松 原唱:胡玉庭 演唱:徐记柱
5、悔不该在郊外巧换白扇
《游春》选段 原唱:严凤英、龙昆玉、胡玉庭 演唱:吴美莲、龙宝玲
6、将状纸铺在姐背上
《杨乃武与小白菜》选段 移植剧目 作曲:方集富 演唱:熊辰龙
7、你的儿含冤地下整三年
《窦娥冤》选段 作词:关汉卿 作曲:王兆乾 演唱:江霞
8、今生难成连理枝
《梁祝》选段 作曲:王文治 原唱:王少舫 演唱:董家林、王琴
9、一句话气得我火燃双鬓
《杨门女将》选段 作词:范钧鸿 编曲:陈礼旺 演唱:许桂枝
10、古柳门前哀哀跪
《春江月》选段 作词:包朝赞 作曲:马自宗 演唱:鲍小霞
CD5
1、清早起抱娃来
《纺线纱》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胡玉庭、刘正庭、龙昆玉 演唱:夏丽娟
2、逼婚
《卖花记》选段 传统剧目 演唱:龙宝玲
3、劝世人
《珍珠塔》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查瑞和 演唱:董家林
4、奴家凤阳人
《瞧相》选段 传统剧目 演唱:江霞
5、山歌好唱口难开
《渔网会母》选段 传统剧目 作曲:方集富、凌祖培 演唱:董家林、潘文格
6、你妹妹有言来哥哥细听根芽
《黄秀莲探监》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丁翠霞 整理:凌祖培 演唱:余淑华
7、兼听明来偏听暗
《蔡文姬》选段 作曲:程学勤 演唱:徐记柱
8、蔡郎哥哥他要走
《小辞店》选段 作词:王冠亚 编曲:罗本正 演唱:张小萍、刘国平
9、双膝跪地喊娘亲
《春江月》选段 作词:包朝赞 作曲:马自宗 演唱:刘国平
10、木兰哭坟
《花木兰传奇》选段 移植剧目 整理:汪维国 作曲:陈华庆 演唱:王琴
CD6
1、府门耻笑
《荞麦记》选段 传统剧目 演唱:许桂枝
2、驾云头收云雾海螺奔进
《锁阳城》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胡玉庭 演唱:吴松民
3、小女子家住在麻市街
《三字经》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胡玉庭 演唱:龙宝玲
4、今日是老身我千秋寿
《十二寡妇征西》选段 作词:范钧鸿 原唱:邹胜奎 整理:王世庆 演唱:许桂枝
5、我只说世间上无有人爱我
《柳树井》选段 作词:田汉 原唱:严凤英 作曲:王兆乾 演唱:张小萍
6、正月好唱祝英台
《点大麦》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严凤英 演唱:鲍小霞 潘文格
7、就是小姑搬是非
《费姐》选段 作曲:朱桐荫 演唱:王琴
8、抖一抖老精神我把路引
《杨门女将》选段 作词:范鸿钧 作曲:郑雪、陈礼旺 演唱:崔克勇
9、左牵男右牵女
《渔网会母》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潘泽海、王少梅、严凤英 演唱:夏丽娟
10、数一数你十不该细听端详
《山伯访友》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饶庆云 整理:凌祖培 演唱:董家林
CD7
1、一见爹爹丧了命
《天仙配》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陈宗记 演唱:刘国平
2、七女修书
《天仙配》选段 传统剧目 演唱:汪菱花、刘国平
3、要我说白就说白
《新八折》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严凤英、李桂兰 演唱:龙宝玲
4、龙配龙来凤配凤
《游园》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阮银枝 演唱:潘文格、余淑华
5、你可看见老娘的鸡
《王婆骂鸡》选段 传统剧目 演唱:许桂枝、夏圆圆
6、文章误我我误妻房
《琵琶记》选段 作词:王冠亚、作曲:王小亚 演唱:董家林
7、我的儿生周岁母把命丧
《孝子冤》选段 作词:汪自毅 原唱:邹胜奎 作曲:方集富 演唱:许桂枝
8、千山万水将你寻
《双插柳》选段 作词:王兆乾 作曲:王文治 演唱:王琴
9、过去之事莫再提
《双玉蝉》选段 移植剧目 作曲:凌祖培 演唱:鲍小霞
10、离开禁规地
《青丝恋》选段 作词:濮本信 作曲:陈华庆 演唱:熊东旭、张启生
CD8
1、凤阳歌
《瞎子闹店》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丁永泉 演唱:徐紫妍
2、湘子云头来变化
《湘子化斋》选段 传统剧目 演唱:周洪年、龙宝玲
3、苦媳妇生来命运薄
《苦媳妇自叹》 传统剧目 原唱:马根明 演唱:夏丽娟
4、大季登场稻满仓
《卖货店》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邹胜奎、龙甲丙、胡玉庭 演唱:刘国平、夏丽娟、郑玉兰
5、王老五好命苦
《三世仇》选段 作词:虞棘 作曲:王敏 演唱:汪学杰
6、有三从和四德
《何氏劝姑》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潘泽海 整理:徐高生 演唱:汪菱花
7、别恩师奔阳光重把京上
《郑小姣》选段 作词:龙仲文、田耕勤 作曲:罗本正 演唱:王琴
8、贤弟妹到后堂两眼哭坏
《陈氏下书》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吴来保 演唱:李恋
9、满腹冤情唱不完
《秦香莲》选段 移植剧目 作曲:王文治 演唱:王琴
10、眉清目秀好年华
《双下山》选段 整理:汪维国 作曲:陈儒夫 演唱:郑玉兰
CD9
1、一更鼓儿天
[撒帐调] 传统剧目 原唱:胡玉庭 演唱:鲍小霞
2、正月里正月正
《讨学钱》选段 传统剧目 演唱:马丁
3、烟袋调
《补背褡》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龙昆玉 演唱:潘文格、江迪明
4、梳妆打扮出门来
《推车赶会》选段 传统剧目 作曲:王兆乾 演唱:董家林、夏圆圆
5、今乃是五月五龙船开放
《渔网会母》选段 传统剧目 演唱:刘国平
6、一见宝童娘气坏
《送香茶》选段 传统剧目 整理:徐高生 原唱:查瑞和、丁俊美 演唱:夏丽娟、刘国平
7、观二堂好一似阎罗宝殿
《山伯访友》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吴来保 整理:王世庆 演唱:周洪年
8、黄莺树上声声唱
《桃花扇》选段 作词:陆洪非 作曲:时白林 演唱:董家林、郑玉兰
9、扫松下书
《琵琶记》选段 作词:王冠亚 作曲:王小亚 演唱:刘国平
10、月儿弯弯照九洲
《金玉奴》选段 移植剧目 原唱:吴来保 整理:苏立群 演唱:张小萍
CD10
1、观前山白云飞
《山伯访友》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斯淑娴 整理:马继敏 演唱:斯淑娴
2、家乡所隔相见有缘
《蓝桥会》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龙昆玉、胡玉庭 演唱:夏丽娟、刘国平
3、姐在河里洗菜苔
《打菜苔》选段 传统剧目 原唱:严凤英 整理:徐高生 演唱:夏圆圆
4、离了家乡到河坡
《登州找子》选段 传统剧目 演唱:夏丽娟
5、出川来
《小放牛》选段 传统剧目 演唱:潘文格、熊东旭
6、敬夫君三杯酒
《双莲记》选段 作曲:徐高生 演唱:王琴
7、大宋朝竟出了两个老包
《金麟记》选段 作词:田汉 作曲:郑雪 演唱:崔克勇、杨奇勇
8、当官难
《徐九经升官记》选段 作词:郭大宇、习去淦 作曲:程学勤 演唱:丁飞
9、击鼓骂曹
移植剧目 作曲:马继敏 演唱:马丁
10、梨花巡营
《三请樊梨花》选段 移植剧目 作曲:王世庆 演唱:张小萍
录制百段经典黄梅戏唱腔是一项浩大而繁重的工程,其创意与动议始于2007年初,安庆市黄梅戏会馆与大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邀请了资深黄梅戏音乐、理论的专家及学者凌祖培、马自宗、王敏、程学勤、王小亚、陈华庆、何成结等进行论证并参与实施完成这项工程。
黄梅戏的声腔艺术早已为广大听众所熟悉,随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唱响海内外,一部部优秀的剧目凭借着优美的黄梅戏音乐倾倒了无数观众和听众,使黄梅戏从地方小戏一跃跻身中国五大剧种之列,成为安徽宝贵的文化财富。
进入新时期以来,黄梅戏录制了大量的音带和像带,发行全国,对黄梅戏的传播和黄梅戏声腔音乐的积累和传唱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这样和那样的原因所收录和发行的声腔资料中,除一代宗师严凤英、王少舫等老艺术家于五、六十年代摄制的电影《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外,大多作品都是改革开放之后,经音乐工作者谱曲演唱的,是经过较大改进与改良的,具有较强现代意蕴的优秀唱段。这样就使我们产生了一些疑问,六十年代以前,安庆地区一市十三县黄梅戏的演出市场是十分昌盛的,十余年十几家剧团上演了数百出传统和新编的黄梅戏剧目,这些剧目中,有没有好听但因久不演唱而被人遗忘的唱腔与唱段?而自二、三十年代就以唱腔、唱功著称的那一代黄梅戏老艺人所创作的优美声腔都有哪些?如黄梅戏传统三大看家戏《乌金记》、《鸡血记》、《告漕》中三位陈氏是青衣花旦唱腔的重中之重,解放前是以能否演唱这三位陈氏来衡量青衣花旦的水平和价值的。这些唱腔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唱?是否已经遗失殆尽?为此。在黄梅戏会馆和大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资助下,我们决定在一市八县进行广泛的田野调查。
自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先后采访了怀宁县89岁的老艺人李桂兰(他是黄梅戏仅存的最后一位男旦),太湖县的早期生角演员严肃。桐城市的严云林、金淑兰、江兴峰,望江县帅根元等老艺人,对黄梅戏的早期声腔艺术进行了摸排与梳理,对所谓“府调”、“怀腔”、“龙腔”、“弥腔”等唱腔特点进行了探寻与比对。虽然调研时间很短,采访工作也属浅层次的。但是收获仍是颇丰,特别是在这些老人的指点下,我们收集到一千多分钟的老艺人原唱声音资料。这对我们继承、再现、传播黄梅戏优秀传统声腔的帮助将是不可估量的。
一个剧种区别于其他剧种的重要标志,是独特的地域方言及由方言衍生的音乐唱腔。黄梅戏发源地与发祥地——安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积淀,戏曲土壤自明清以来,一直十分丰盛。早期的黄梅戏前辈艺人,吸收了灯会音乐、宗教音乐、民歌、道情、佛调以及徽调、高腔、采茶戏等音乐元素,创造了黄梅戏“花腔”及“平词”两大腔系的音乐,一代代的前辈艺人们在乡村草台上,舒心快意地用声音刻画着剧中人物,酣畅淋漓地用演唱抒发着自己的情怀,调整、提高、再调整、再提高,一首首优秀的唱腔唱段日趋规范和完美而流传开来。黄梅戏界中有这样一句戏谚:“黄梅调十腔九不同。各唱各的调,各唱各的音”。这说明原生态的黄梅戏唱腔是很丰富的,它随着每个艺人对剧情的体会不同和语言上的差异而有着丰富的创造与变化。因为过去的演员就是曲作者,他们的演出过程也就是音乐的创造过程。他们的创作往往是在原有唱腔的基础之上,紧紧地结合着语言和戏剧的情绪而将唱腔加以丰富和发展。日积月累,在许多老艺人身上都保存了或多或少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唱腔,“府调”、“怀腔”、“龙腔”便是早期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代表性唱腔。
我们这次收集到的原唱音带中,有“府调”的代表人物潘泽海演唱的《何氏劝姑》,有“怀腔”的代表人物阮银枝演唱的《鸡血记》,有“龙腔”的代表人物龙甲炳演唱的《描药方》,有早期黄梅戏班主琚光华演唱的《天仙配》,经过反复聆听、品味,我们真的十分折服,前辈们真的很了不起,这些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唱腔是那么好听、耐听、动听,沁人心脾,前辈们的行腔、发声是那么的科学、精致。当我们把这些录音放给中央电视台来安庆拍摄《黄梅戏》专题片的导演组听时,几曲唱罢,一众导演半响无语,总导演马侃喃喃地说了一句:“太震撼了!黄梅戏还有这样唱的,真的好听!”
黄梅戏合集大全mp3-就在歌伴网
|